瑶族求婚习俗
我国瑶族人口共有两百多万,历史悠久,勇敢勤劳,民间文化艺术丰富多彩,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为祖国的开发、繁荣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迁徙频繁,住地分散,而且绝大多数都居住在僻静的山区,所以他们的婚姻习俗也存在一些差异。瑶族的恋爱、婚姻比较自由。青年男女在一般情况下是利用节日、集会和农闲走亲访友串寨的机会,通过对唱山歌、瑶歌的形式,寻找自己理想的对象,双方看中合意,即互信交往赠送信物往来。
贵州荔波瑶族的恋爱方式饶有风趣。到了恋爱年龄,姑娘们的卧室都凿一个两公分大通向屋外的“恋爱洞”,晚上夜静人稀,大门紧闭,年轻小伙子就带上一根棍子,来到“恋爱洞”旁,用棍子捅进“恋爱洞”里,姑娘们知道是心上人,就对着洞口情意绵绵地与小伙子谈个没完。如果她不喜欢这个小伙子,就默不作声,装作不知,给予拒绝,男子无奈,也就愤然返回。
广西金秀大瑶山有“爬楼”的恋爱方式,男女成年后,便可自由社交。恋爱时小伙子们爬上姑娘居住的门楼,与姑娘谈情说爱。一般是集体进行,几个男子一齐爬上几个约集的门楼,各坐一边,与姑娘们唱“香哩歌”和交谈,从中寻找知己。如果男女双方已确定了恋爱关系,听到了心上人熟悉的声音,姑娘就会出来,在小伙子爬楼时,助一臂之力使之顺利爬上楼。多次爬楼后,双方感情渐深,便相互赠礼物。姑娘们常把自己绣的腰带,编织的草鞋送给小伙子,男方则送给女方银手镯和彩色丝线,这样就算定了。 有些瑶族地区则不同,青年恋爱习惯在傍晚进行。届时男青年来到姑娘窗前,“讴沙腰”即唱歌求婚,通过歌声一方面自报身世,另一方面抒发自己志向与对姑娘的爱慕之情。如姑娘对小伙子有好感,就与其对歌谈心,并送花袋给男方,男方则回赠耳环、银簪等作为信物。如女方不满意,对求爱者不予理睬,男方默然离去。姑娘已有相好,出于礼貌也应酬对歌,但内容是劝男子另寻她人。云南勐腊地区的瑶族盛行着独特的恋爱习俗,夜暮临近时,小伙子们头戴两色八方帽,肩拷镶有红边的青布筒巴,腰佩小刀,姑娘们整理好盘帽和银项圈,系好腰间大红穗线绵须,手拿小雨伞,来到双方约定的地方对歌。唱歌时,姑娘们一直用小雨伞遮着脸,不让小伙子窥视,全凭优美歌声交流感情,如果姑娘被对方的言谈举止所打动,那么在姑娘允许下,小伙子就可以揭开她遮着脸的伞。歌场上相互有意的男女青年,在日常劳动生活中互相来往加深双方感情,到一定时候,双方就互相赠送礼品,海誓山盟,即姑娘在恋人的手上咬上一口,留下的伤痕就是相爱至死不渝的象征。
烟丝问婚也是瑶族特别的恋爱方式之一,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有的瑶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主要媒介和信物是赠送烟叶。女方中意那个小伙子时,便用一张绣有各种彩花的黑头巾包烟叶,外面用红线绑扎,敬赠给男友,当男友打开这份厚礼时,不用一言一语,不费不歌一曲,便知女友心意,然后男方就以数倍的黄烟叶等礼回赠女友,这就是瑶族的相思烟。
“拿篮子”是湖南丘陵地区瑶族青年选择对象的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每逢节假日,成群的姑娘便手提精致的小竹篮,面上盖一条机织手帕,徘徊于圩场四周,同时青年小伙子也打扮一番匆匆赶到圩场。当他在圩场里相准了某一位姑娘时,就趁其“不备”将她的篮子拿走,买点心放入篮中,再转到姑娘身边。于是双方离开圩场,找一偏僻处,小伙子请姑娘吃点心,然后,便开始对歌,用歌来通报信息,表达情意。对歌结束后,姑娘取回竹篮,并约好日子再会。到那时,姑娘仍拿着那只竹篮赴约,小伙子照例又一次从姑娘手中拿走竹篮。若是看中小伙子,竹篮内便放上一双或几双亲手做的布鞋。男女双方相互了解,就是竹篮的一拿一送过程。经过多次接触,有了感情基础,小伙子就挑着两个特制的大糍粑到姑娘家正式求婚,姑娘的父母热情接待小伙子,备办丰盛的午餐。午餐后,如果小伙子挑来的两个大糍粑被姑娘父母收下,就表示姑娘的父母同意了这门亲事;若小伙子仍挑着糍粑往回走,就说明没有取得姑娘父母的同意。
瑶族虽然有较多的恋爱自由,但在不少方面深受封建意识的影响,青年男女婚姻仍然遵循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些地方即使是男女双方爱情成熟,但父母不同意,婚姻也难以成立。瑶族青年订婚,多数地方要经说媒和送彩礼。当恋爱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就送订婚礼,男女双方家中互相请吃订婚酒,媒人也应邀赴宴。自裤瑶青年定亲时,先委托亲戚带猪肉到女方的舅父家问亲。舅父同意后,再征求女方的双亲和姑娘本人的意见,如表示同意,才派媒人带上酒、猪肉、鸡等物到女方家。请女方的舅父和双亲吃喝一餐,如果女方以一只鸡作为回礼,便表示同意。于是媒人再次带上酒、鸡、糯米等物送给舅父家。金秀花篮瑶订婚时,由媒人把衣服、手巾、手镯、颈圈之类聘礼金送给嫁方,嫁方收下礼物后,便算订婚。定亲后,娶方择得结婚的日子,报知嫁方。过去,瑶族婚礼比较简单,有些地方娶家送给嫁家的礼物多为一只鸡,十二斤白米,送给媒人的只有二斤猪肉或一只小鸡。结婚时很少办酒席,即使办酒席也极其简单,往往只杀一头小猪,请双方近亲几人宴饮一餐结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现在瑶族婚礼形式日渐繁琐,特别是在商品经济影响下,一些地方逐渐出现卖婚现象。
贵州荔波瑶族的恋爱方式饶有风趣。到了恋爱年龄,姑娘们的卧室都凿一个两公分大通向屋外的“恋爱洞”,晚上夜静人稀,大门紧闭,年轻小伙子就带上一根棍子,来到“恋爱洞”旁,用棍子捅进“恋爱洞”里,姑娘们知道是心上人,就对着洞口情意绵绵地与小伙子谈个没完。如果她不喜欢这个小伙子,就默不作声,装作不知,给予拒绝,男子无奈,也就愤然返回。
广西金秀大瑶山有“爬楼”的恋爱方式,男女成年后,便可自由社交。恋爱时小伙子们爬上姑娘居住的门楼,与姑娘谈情说爱。一般是集体进行,几个男子一齐爬上几个约集的门楼,各坐一边,与姑娘们唱“香哩歌”和交谈,从中寻找知己。如果男女双方已确定了恋爱关系,听到了心上人熟悉的声音,姑娘就会出来,在小伙子爬楼时,助一臂之力使之顺利爬上楼。多次爬楼后,双方感情渐深,便相互赠礼物。姑娘们常把自己绣的腰带,编织的草鞋送给小伙子,男方则送给女方银手镯和彩色丝线,这样就算定了。 有些瑶族地区则不同,青年恋爱习惯在傍晚进行。届时男青年来到姑娘窗前,“讴沙腰”即唱歌求婚,通过歌声一方面自报身世,另一方面抒发自己志向与对姑娘的爱慕之情。如姑娘对小伙子有好感,就与其对歌谈心,并送花袋给男方,男方则回赠耳环、银簪等作为信物。如女方不满意,对求爱者不予理睬,男方默然离去。姑娘已有相好,出于礼貌也应酬对歌,但内容是劝男子另寻她人。云南勐腊地区的瑶族盛行着独特的恋爱习俗,夜暮临近时,小伙子们头戴两色八方帽,肩拷镶有红边的青布筒巴,腰佩小刀,姑娘们整理好盘帽和银项圈,系好腰间大红穗线绵须,手拿小雨伞,来到双方约定的地方对歌。唱歌时,姑娘们一直用小雨伞遮着脸,不让小伙子窥视,全凭优美歌声交流感情,如果姑娘被对方的言谈举止所打动,那么在姑娘允许下,小伙子就可以揭开她遮着脸的伞。歌场上相互有意的男女青年,在日常劳动生活中互相来往加深双方感情,到一定时候,双方就互相赠送礼品,海誓山盟,即姑娘在恋人的手上咬上一口,留下的伤痕就是相爱至死不渝的象征。
烟丝问婚也是瑶族特别的恋爱方式之一,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有的瑶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主要媒介和信物是赠送烟叶。女方中意那个小伙子时,便用一张绣有各种彩花的黑头巾包烟叶,外面用红线绑扎,敬赠给男友,当男友打开这份厚礼时,不用一言一语,不费不歌一曲,便知女友心意,然后男方就以数倍的黄烟叶等礼回赠女友,这就是瑶族的相思烟。
“拿篮子”是湖南丘陵地区瑶族青年选择对象的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每逢节假日,成群的姑娘便手提精致的小竹篮,面上盖一条机织手帕,徘徊于圩场四周,同时青年小伙子也打扮一番匆匆赶到圩场。当他在圩场里相准了某一位姑娘时,就趁其“不备”将她的篮子拿走,买点心放入篮中,再转到姑娘身边。于是双方离开圩场,找一偏僻处,小伙子请姑娘吃点心,然后,便开始对歌,用歌来通报信息,表达情意。对歌结束后,姑娘取回竹篮,并约好日子再会。到那时,姑娘仍拿着那只竹篮赴约,小伙子照例又一次从姑娘手中拿走竹篮。若是看中小伙子,竹篮内便放上一双或几双亲手做的布鞋。男女双方相互了解,就是竹篮的一拿一送过程。经过多次接触,有了感情基础,小伙子就挑着两个特制的大糍粑到姑娘家正式求婚,姑娘的父母热情接待小伙子,备办丰盛的午餐。午餐后,如果小伙子挑来的两个大糍粑被姑娘父母收下,就表示姑娘的父母同意了这门亲事;若小伙子仍挑着糍粑往回走,就说明没有取得姑娘父母的同意。
瑶族虽然有较多的恋爱自由,但在不少方面深受封建意识的影响,青年男女婚姻仍然遵循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些地方即使是男女双方爱情成熟,但父母不同意,婚姻也难以成立。瑶族青年订婚,多数地方要经说媒和送彩礼。当恋爱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就送订婚礼,男女双方家中互相请吃订婚酒,媒人也应邀赴宴。自裤瑶青年定亲时,先委托亲戚带猪肉到女方的舅父家问亲。舅父同意后,再征求女方的双亲和姑娘本人的意见,如表示同意,才派媒人带上酒、猪肉、鸡等物到女方家。请女方的舅父和双亲吃喝一餐,如果女方以一只鸡作为回礼,便表示同意。于是媒人再次带上酒、鸡、糯米等物送给舅父家。金秀花篮瑶订婚时,由媒人把衣服、手巾、手镯、颈圈之类聘礼金送给嫁方,嫁方收下礼物后,便算订婚。定亲后,娶方择得结婚的日子,报知嫁方。过去,瑶族婚礼比较简单,有些地方娶家送给嫁家的礼物多为一只鸡,十二斤白米,送给媒人的只有二斤猪肉或一只小鸡。结婚时很少办酒席,即使办酒席也极其简单,往往只杀一头小猪,请双方近亲几人宴饮一餐结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现在瑶族婚礼形式日渐繁琐,特别是在商品经济影响下,一些地方逐渐出现卖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