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结婚风俗
一、媒妁之言,也可自由恋爱。
现在媒妁之言大都省略了。父母之命的刚性也减了不少,但是老人的建设性意见还是要选择性吸收的,没有任何的父母会害自己的孩子。老人的阅历,和经验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未必全对,但是绝大多数有道理。自由恋爱是现在婚姻前的主旋律。青年男女,互生好感。或者在工作学习中因为互相吸引而产生感情,这很自然。当然网络这个平台也让很多的人走到一起。对于网络我还是心怀介意的。
二、见面礼。 一般男女双方确定关系,婆婆公公是要给见面礼的,从几千到数万不等。甚至姑姑姨姨婶子叔也会被宰一下。
三、下彩礼,农村叫“传启” 谈婚论嫁前,一般要“传启”就是送一部分礼金,或者一些实物寄放在女家,如电脑电视,汽车当然这些都不如钱来的方便。结婚的时候,再拉回去。这也是一种封建习俗的延续吧。至于礼金从1w到Nw不等,还有高风亮节的直接私奔,一分也不花的。
四、合生辰八字。 一般的老户人家会找一个懂得周易八卦的人算一个黄道节日。称“合年古”,还是“合年不”,反正就这个称呼。婚姻分为“上上婚,中上婚,中下婚下下婚……”等。选一个好日子,就结婚吧。我认为挑个公共假日,如五一,十一,农历三六九就满好,据说“腊月二十四,百无禁忌”。当然,“丁是丁,卯是卯,哪天拜堂哪天好”!
五、结婚 结婚前的准备:农村一般要是嫁女儿,要准备灯,结婚时候要一点到天亮,成为长命灯,意思是百年相携。要准备一个针线筐,大约源于古代的女子要善于女红吧,现在都省略了。男家通常会找一个儿女成双的人帮忙套被子,或者缝被子。其中一床被子四个角塞满枣子,栗子,花生等吉利的果实。取义“早生贵子”。
女子有一个随身携带的箱子,箱子在结婚的头天就是敞开的,亲戚朋友会来“添箱子”或称“填箱子”,以前有送布的,或者首饰,现在也是添钱了。箱中一般会有一把筷子,一小袋子米糠,两根大葱,意思“快生聪明健康的儿子”。我觉得,装大葱,是让你在偶尔夫妻吵架的时候要“装聪”得饶人处且饶人。箱子在上轿前锁才能上,据说当天锁了,就只能等到婆家才能开。
女子上轿前,要一个儿女双全的嫂子辈点燃一个浸油的红纸捻子在汽车前照上一圈,取“红红火火”之意。现在两个孩子的已经很少了,所以有幸给妹妹们“照轿”。以前,女子上轿还是要哭的,称“哭轿”,现在也免了,哭会让美丽的妆变的难看,所以不要哭了。
男家一般在结婚的头天会找一个嫂子辈的来铺床,床下放芝麻杆,艾草,意思是“恩爱白首,生活红火节节高”。通常还会有唱床歌的,歌词如下:“小酒盅卡床腿,一年一个小歪嘴,小酒盅,卡床沿,一年一个小歪蛋。”“大红床,喜洋洋,新媳妇,象绵羊!”“儿成双,女成对,夫妻好合过一辈”,小时候倒是听过的,很有韵律的,并且是一个调儿。好像还有很多,可是母亲记不起歌词来了。
至于闹洞房嘛,你要有心理准备,这非常难熬。如果夫妻亲嘴,啃苹果是小意思,那么有时候还会把大伯子也拉来亲嘴就是尴尬的事情了。不过你如果不怕羞,可以让婆婆先说“我媳妇怀孕了!”
江苏农村结婚风俗: 结婚一般分两天进行。头一天是发嫁妆,女方把嫁妆拉到男方家或者新房。东台土话叫发轿。这里有几个细节:“绳被(pi)毯”,这是个方言说法,翻译成普通话就是缝新人床上盖的被子。布置新房,一般在“绳被(pi)毯”工作完成之后开始,这里主要的讲究是: 第一,主要工作从铺床开始,床上用品全部换成新的,包括垫的和盖的。 第二,对房间进行清洁卫生。 第三,放置硬币和红花生,硬币为“1元”的,蒙上红纸的镜子。
子孙桶,又称子孙宝桶。故名思义,是保佑子孙万代,多福多寿的喜庆吉祥物,与子孙对碗,红木箱柜一起成为姑娘的嫁妆三宝,陪嫁时必不可少的。子孙桶作为江苏新娘陪嫁的嫁妆,其作用非同一般。
子孙桶其实有三件:马桶(称子孙宝桶,寓意早生儿女健康)、脚盆(称聚福宝盆,寓意健康富足),水桶(称财势宝桶,寓意勤奋上进事业有成),被称子孙三宝,是旧时民间嫁装中最基本的必备物之一。
“青布余裙”,其实就是一块1米见方青布 一块10公分见方的青布缝合在一起,一端穿有一根红绳子,方便可以束在腰间。这个青布余裙,主要作用是:一是填好子孙桶之后包裹之用,二是亲友在吃糖饭的时候,新娘子束在腰间去收钱放钱用。所以也就不难理解这个名词的意思了。
辟邪仪式,这个仪式一般发生了发嫁妆之前,发生的地点在堂屋正中位置,仪式开始前,还需要准备的道具有:红纸捻子及箩筛。
首先就是要点烛、焚上香案,由北向南依次摆上填好衣物的红木箱子、填好的子孙桶、脚盆、水桶以及“痰盂”(为一大一小两件)。并且所有物件均需要打开。准备好之后,整个仪式的主角-“搀(can)妈”就出场了,左手拿着“箩筛”,右手拿着点着的“红纸捻子”
然后在以上所有物件上用这个火罩一遍,罩的先后次序便是由南向北,向左及向右分别罩三圈,在整个过程中,“搀(can)妈”嘴中也是念念有词,大都是一些保佑辟邪、顺顺利利的吉祥话。大致的过程就是这些。“搀(can)妈”熄灭手上的“红纸捻子”。
二、见面礼。 一般男女双方确定关系,婆婆公公是要给见面礼的,从几千到数万不等。甚至姑姑姨姨婶子叔也会被宰一下。
三、下彩礼,农村叫“传启” 谈婚论嫁前,一般要“传启”就是送一部分礼金,或者一些实物寄放在女家,如电脑电视,汽车当然这些都不如钱来的方便。结婚的时候,再拉回去。这也是一种封建习俗的延续吧。至于礼金从1w到Nw不等,还有高风亮节的直接私奔,一分也不花的。
四、合生辰八字。 一般的老户人家会找一个懂得周易八卦的人算一个黄道节日。称“合年古”,还是“合年不”,反正就这个称呼。婚姻分为“上上婚,中上婚,中下婚下下婚……”等。选一个好日子,就结婚吧。我认为挑个公共假日,如五一,十一,农历三六九就满好,据说“腊月二十四,百无禁忌”。当然,“丁是丁,卯是卯,哪天拜堂哪天好”!
五、结婚 结婚前的准备:农村一般要是嫁女儿,要准备灯,结婚时候要一点到天亮,成为长命灯,意思是百年相携。要准备一个针线筐,大约源于古代的女子要善于女红吧,现在都省略了。男家通常会找一个儿女成双的人帮忙套被子,或者缝被子。其中一床被子四个角塞满枣子,栗子,花生等吉利的果实。取义“早生贵子”。
女子有一个随身携带的箱子,箱子在结婚的头天就是敞开的,亲戚朋友会来“添箱子”或称“填箱子”,以前有送布的,或者首饰,现在也是添钱了。箱中一般会有一把筷子,一小袋子米糠,两根大葱,意思“快生聪明健康的儿子”。我觉得,装大葱,是让你在偶尔夫妻吵架的时候要“装聪”得饶人处且饶人。箱子在上轿前锁才能上,据说当天锁了,就只能等到婆家才能开。
女子上轿前,要一个儿女双全的嫂子辈点燃一个浸油的红纸捻子在汽车前照上一圈,取“红红火火”之意。现在两个孩子的已经很少了,所以有幸给妹妹们“照轿”。以前,女子上轿还是要哭的,称“哭轿”,现在也免了,哭会让美丽的妆变的难看,所以不要哭了。
男家一般在结婚的头天会找一个嫂子辈的来铺床,床下放芝麻杆,艾草,意思是“恩爱白首,生活红火节节高”。通常还会有唱床歌的,歌词如下:“小酒盅卡床腿,一年一个小歪嘴,小酒盅,卡床沿,一年一个小歪蛋。”“大红床,喜洋洋,新媳妇,象绵羊!”“儿成双,女成对,夫妻好合过一辈”,小时候倒是听过的,很有韵律的,并且是一个调儿。好像还有很多,可是母亲记不起歌词来了。
至于闹洞房嘛,你要有心理准备,这非常难熬。如果夫妻亲嘴,啃苹果是小意思,那么有时候还会把大伯子也拉来亲嘴就是尴尬的事情了。不过你如果不怕羞,可以让婆婆先说“我媳妇怀孕了!”
江苏农村结婚风俗: 结婚一般分两天进行。头一天是发嫁妆,女方把嫁妆拉到男方家或者新房。东台土话叫发轿。这里有几个细节:“绳被(pi)毯”,这是个方言说法,翻译成普通话就是缝新人床上盖的被子。布置新房,一般在“绳被(pi)毯”工作完成之后开始,这里主要的讲究是: 第一,主要工作从铺床开始,床上用品全部换成新的,包括垫的和盖的。 第二,对房间进行清洁卫生。 第三,放置硬币和红花生,硬币为“1元”的,蒙上红纸的镜子。
子孙桶,又称子孙宝桶。故名思义,是保佑子孙万代,多福多寿的喜庆吉祥物,与子孙对碗,红木箱柜一起成为姑娘的嫁妆三宝,陪嫁时必不可少的。子孙桶作为江苏新娘陪嫁的嫁妆,其作用非同一般。
子孙桶其实有三件:马桶(称子孙宝桶,寓意早生儿女健康)、脚盆(称聚福宝盆,寓意健康富足),水桶(称财势宝桶,寓意勤奋上进事业有成),被称子孙三宝,是旧时民间嫁装中最基本的必备物之一。
“青布余裙”,其实就是一块1米见方青布 一块10公分见方的青布缝合在一起,一端穿有一根红绳子,方便可以束在腰间。这个青布余裙,主要作用是:一是填好子孙桶之后包裹之用,二是亲友在吃糖饭的时候,新娘子束在腰间去收钱放钱用。所以也就不难理解这个名词的意思了。
辟邪仪式,这个仪式一般发生了发嫁妆之前,发生的地点在堂屋正中位置,仪式开始前,还需要准备的道具有:红纸捻子及箩筛。
首先就是要点烛、焚上香案,由北向南依次摆上填好衣物的红木箱子、填好的子孙桶、脚盆、水桶以及“痰盂”(为一大一小两件)。并且所有物件均需要打开。准备好之后,整个仪式的主角-“搀(can)妈”就出场了,左手拿着“箩筛”,右手拿着点着的“红纸捻子”
然后在以上所有物件上用这个火罩一遍,罩的先后次序便是由南向北,向左及向右分别罩三圈,在整个过程中,“搀(can)妈”嘴中也是念念有词,大都是一些保佑辟邪、顺顺利利的吉祥话。大致的过程就是这些。“搀(can)妈”熄灭手上的“红纸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