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族婚俗

景颇族,中国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119209人。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近代文献多称为“山头”、又分别称为“大山”、“小山”、“茶山”、“浪速”,自称“景颇”、“载瓦”、“喇期”、“浪峨”。
景颇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少数居住在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芒马、古浪、岗房以及耿马、澜沧等县。缅甸有克钦邦,克钦族即中国景颇族。只是名字不同而已。
景颇族婚俗简介: 明媒正娶是景颇族青年男女结婚的主要形式。当青年男女深深相爱后,经过一定的礼仪,双方闪定了彩礼的数目和结婚的日期。届时,女方请媒人、舅父和亲朋好友把新娘送去成亲。举行结婚仪式时,要请歌手来演唱(结婚歌),并按歌中演唱的习俗和程序举行仪式。(结婚歌)是景颇族的许多关于婚姻方面的古老传说,它概括了婚姻习俗的全部内容,也含有对新郎新娘祝贺和祝福的内容,实际上是一部口承的景颇族婚姻习俗史。
新娘进院时,要举行过草桥仪式;在六蓬棒升草上拴一只孵蛋的母鸡,由新郎牵着新娘从这个草桥上跨过去,以象征将来家业浴量,猪有一千头,鸡有一万只。新娘过了草桥,要走过屋檐沟,才能上竹楼。一般情况下,给机关报娘上竹楼的梯子应该是新做的。进了竹楼,新娘受到寨子里长辈们的欢迎,要举行庄严、隆重的迎新娘仪式,并对新娘致以深深的祝福,使新娘感到全寨人都在欢迎她和关心她。这些过程完成后,新娘进入洞房。这时候,姑娘和小伙子开始聚集在新郎新娘身边。他们一边祝贺、嬉闹,一边喝酒吃喜糖,气氛极为热烈。
婚礼的高潮是请歌手来祝福新郎新娘;新郎新娘来到祭祖宗的屋子,旁边站着男女歌手,聚集着参加婚礼的宾客,屋子里摆着各种祭品,接着歌手一个个轮流演唱。他们用歌声赞扬了新郎的勇敢、新娘的美丽祝福新娘新郎早生子女、幸福美满等。每个歌手的演唱都赢得人们的阵阵欢呼,给婚礼增加了无限的情趣和热烈的气氛。当晚,亲朋好友和全寨的乡亲都要来喝酒,吃饭。之后大家又唱歌又跳舞,往往要嬉闹和欢娱到天亮。
另一类属于自由恋爱结婚的形式,好男女青年恋爱后,在公房等处发生性关系,致使女方怀孕或生下孩子,这样需正式结婚,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男方给岳父岳母送一份有限的彩礼,再宴请亲戚朋友,其余一切婚礼的程序和仪式可免除。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男女感情很深,但双方或一方的父母不同意这门婚事,这对情侣只好采用这种方式,达到正式结婚的目的。
还有一种形式是抢婚。就是小伙子邀约几个伙伴,把新娘抢回家,再举行婚礼。这种形式在景颇族的婚姻形态中,为数最少。景颇族普遍流行婚后新娘不落夫家的习俗,新娘往往于婚礼结束后即回娘家生活,直到怀孕或生了子女才到夫家长住。
在景颇族的婚姻习俗中,寡妇再嫁的比较少,而转房则较为普遍。按照转房习俗,弟可娶嫂,兄可娶弟媳。不只在平辈间,就是在上下辈之间也允许转房,如叔伯可以娶侄媳妇,侄儿可娶叔伯母。但通过转房得到的妻子不能算正室,因为她结婚时,曾和原夫祭过祖宗,跨过草桥。
树叶情书羞答答 云南山区的景颇族,男女青年的情书,往往不是用文字写成的,而是以树叶代信,不同的树叶,代表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意思,这是约定俗成的。白花树叶代表"想念",黄豆树叶代表"好好的(别牵挂)",小黑豆树叶代表"一心(祗爱你一个)",竹叶代表"悄悄地(来幽会)",蕨叶、酸母叶代表"一定要来(赴约)"等等。把代表一定含义的树叶按不同的顺序排列起来,就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比如按照白花树叶、黄豆树叶、小黑豆树叶、竹叶、蕨叶、酸母叶的顺序排列下去,那么,这一叠树叶"情书"所表达的意思便是:"我一心思念的人祗有你一个,我们应该好好地面谈。最好是悄悄地来,一定不要失约"。
这种树叶"情书",祗能用大芭蕉叶做"信封",即用大芭蕉叶把叠放有序的树叶包裹起来,扎成一个小包。传递这种"情书"的"绿色邮差",大都是小伙子或姑娘的知心朋友。"情书"传递出去以后,如果对方有意,也会用树叶"写"一封回"信",并会如期赴约;如果对方无情,也可能写一封回"信",不过,这"信"却是芭蕉叶包着的一堆杂乱无章的酸把叶、野枇杷树叶、白树叶、香柏枝叶等,意思是说:"小伙子(小姑娘),你说的话太多了,再多也是空的,我不和你谈情说爱"。
偷偷卜卦未婚妻 进行干脱总时,男子先暗取意中姑娘的几丝头发或布丝等物,请董萨(巫师)卜卦确定是否能结婚,再由父母请“勒脚”(男方寨里的媒人)与“强通”(女方寨里的媒人)联系,并向女方父母提亲。提亲时送去丝织品种、鸡蛋、酒等礼物,若女方收下,即表示同意婚事。过后,男方再送去议定的聘金,决定婚期。
潇洒自如"干脱总" 在景颇族人民中最为流行的恋爱方式是“干脱总”,即串姑娘,干脱总一般是在公房里进行。男女青年进行"干脱总”时,可以几个男子“串”一个女子,也可以几个女子“串”一个男子。在公房里,他们通常是双双对对、各得其所地围着火塘柔声细语,诉说衷情,相互之间不受任何拘束。待到夜深人静,情侣们便依儇在一起,沉浸在甜蜜的梦景之中。
新婚夫妇"干脱总" 景颇人的结婚仪式比较复杂。结婚的那天,新娘来男方家,新婚夫妇喝过“交杯酒"后,由男方家长向新娘讲述家史。随后,新郎的母亲将一只项圈套在新娘的颈上,新娘到屋内火塘边休息。傍晚,新娘要先洗澡,并且亲自用容器从河里盛清水、置於室内,由董萨念经后,将两个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容器中,如鸡蛋沉入水底不动,则认为吉祥。午夜,新婚夫妇还可以约上青年男女到"公房"或村外恋爱的场所进行最后一次公开的"干脱总"。新郎和新娘都可以同他们已往的情人进行最后一次的"恋爱"活动。次日清晨,新娘带上新做的粑粑回娘家去酿酒,新郎得等到酒酿好后,才能接妻子回家。
新娘漫步过"草挢" 景颇族的婚礼各地大致相同,但也因居住地域不同而稍有差异,有些地方的景颇人结婚时,至今仍沿袭一种新娘漫步过"草挢"的习俗。"草挢",景颇语叫"棒棒呵",实际上是一个长约十尺宽约尺许的草堆。草堆旁边放有大小不一的石块。"草挢"系新娘过门前特意布置的。新娘驾临之后,先由两位盛装的少妇迎出村寨,一左一右,小心翼翼地上前搀扶,径直走到已布置好的"棒棒呵"面前。遇到"草挢",两位少妇即撒手不管,让新娘独自从草挢上走过。祗要走过"挢"头,新娘就算是男家的人了,而且意味着新娘在家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姑娘,到了婆家也必将继续保持勤劳能干的本色,成为一个勤劳贤淑的好媳妇。
走过"棒棒呵"之后,新娘又由先前的两位少妇搀扶着,走到竹楼前,坐在新郎父母的对面,与新郎同坐一排,接受寨中父老长辈们热情洋溢的祝贺。之后,新郎端上一小竹杯米酒,送到新娘嘴边,让新娘一饮而尽。新娘也随之端上一小竹杯米酒,送到新郎嘴边,让他一饮而尽。景颇人结婚过"草挢"仪式,来自古老的传说:古时候,景颇族总领宁贯娃的妻子扎相是龙王的娇女儿,未嫁前,住在大海里的小岛上,白天出来,晚上回海岛去。为了把扎相娶来长住,宁贯娃敲、锣打鼓,举行了过"草挢"的仪式,去掉了龙女身上的邪气,保留了龙女的美德。从此,景颇族青年结婚,为求个吉利,新娘都须履行跨过"草挢"的仪式。
婚礼上闯"三关" 景颇族婚礼,有的在下午举行。枪鸣三声,迎亲的队伍回来了。走在队伍前面的(勒脚)肩扛一只红木箱,另一个是"长统"(女方媒人)用篓背着新被褥,中间是伴娘们簇拥着新娘。新娘夹在另外三位姑娘中,四人打扮得一模一样:上身穿无领黑色斜襟短衣,戴着大耳环,手腕上有银镯,颈上挂着大银牌和数十个雪亮的银泡,还有一圈套银链从胸前直达背后,腰上系着几十条用藤子制成的黑腰箍。下围红底乡花筒裙,脚穿皮鞋,羞羞答答,不言不语,来到了一道路障前。
新娘在将到新郎家的路上,要越三道路障。事先,由村子里的孩子们拾来树枝、竹条、旧篱笆等,设置障碍,并分工把守。第一道路障,由一群女孩子把守。这时迎亲队伍中的"长统"走出来,郑重其事地倒竹筒里的水酒给小姑娘喝,并送上一些喜糖和喜钱,但姑娘们仍不满足,一个劲地喊:"不准新娘过、"正当"纠缠不休"时,伴娘们簇拥着新娘从另一头越过了路障。第二道路障,由一群男孩子阻拦。第三道路障是一些三四岁的娃娃。不同的路障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但有一点,都是对新娘的一种良好祝愿。
有的地方,新娘将要进入新郎家时,新郎家大门口要栽上香蕉树,意味子孙后代昌盛。同时还要栽上甘蔗,意味着新生活节节甜。在喧闹声中,新郎拉着新娘的手,通过香蕉和甘蔗林 喜字挢进入洞房。